最近,俄罗斯《消息报》发布了一则震撼新闻,引发全球军事爱好者的关注:俄罗斯国防部似乎已决定放弃修复其唯一现役的航空母舰“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”号,目前,这艘航母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。这一消息意味着,这艘命运多舛的庞然大物,很可能最终会走向报废、拆解的结局。
这一决定,不仅仅意味着一艘老旧航母的退役,它更深层次地象征着俄罗斯海军“大洋舰队”梦想的破灭,以及其全球投射力量的进一步削弱。作为远洋作战、全球部署和维持海上霸权的关键工具,航空母舰是任何渴望成为或维持全球大国地位的国家不可或缺的“名片”。一旦失去了航母,俄罗斯在全球海军竞争中失去了最具象征意义的“门面”和“入场券”。这不仅是军事能力的下降,也标志着其国际地位、战略威慑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逐步削弱。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:一艘多灾多难的航母
自1990年12月25日交付苏联海军以来,“库兹涅佐夫”号航母的服役史可谓充满了波折,一度被媒体戏称为“世界上最悲催的航空母舰”。这艘航母的种种问题并非偶然,而是其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和后期失修的累积结果。
展开剩余79%首先,它的“先天不足”可谓是根本问题。舰艇本身的设计显得相对过时,尤其是其动力装置,一直以来都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,被称为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这个问题甚至让它在多次远航时不得不依赖其他军舰的援助。此外,这艘航母的舰体水线以下存在严重的腐蚀问题,甚至有沉没的风险。更为致命的是,它搭载的苏-33舰载战斗机在服役时已经显得过时,缺乏足够的精确打击能力,直到最近才通过SVP-24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,才稍微弥补了这一不足。
而更令人唏嘘的是,这艘航母的“后天失修”使得它的命运更加坎坷。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,它首次参与了叙利亚的军事行动,舰载战斗机对叙利亚境内目标进行打击。然而,在长途航行中,“库兹涅佐夫”号却一路冒烟,成为国际上的笑柄,被戏称为“烟囱航母”。归国后,它被送往大修和现代化改造,原计划于2022年重新投入使用。但厄运连连,维修期间事故频发,工期一拖再拖,至今仍未完成。
航母修复的艰难之路
航母作为一种“吞金巨兽”,其现代化改造和维修所需的条件极其严格,这不仅是对国家造船工业硬实力的考验,更是对其软实力的挑战。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,俄罗斯为何最终无法扭转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命运。
首先,基础设施是关键。航母大修离不开大型的船坞。以美国为例,纽波特纽斯船厂专门用于航母维修的干船坞长达350米、宽43米,甚至有能力容纳超级航母。然而,俄罗斯在这一点上存在明显短板。虽然它曾拥有世界上最大浮动船坞PD-50,但在2018年的一场事故中沉没,直接导致了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维修陷入困境。之后,它被转移到35号修船厂,但该厂缺乏足够大的干船坞,无法进行动力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更换。虽然俄罗斯后来决定扩建干船坞,并耗时近三年完成了一个大型船坞的建设,但这一设施依然属于临时解决方案,并非真正的专业设施。
其次,技术与部件方面的挑战也令修复变得异常艰难。航母的现代化改造涉及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更换老旧部件、升级作战系统、内部电力系统、动力系统等,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高精尖技术。美国的航母现代化改造(RCOH)就包括将旧的模拟电气设备更换为新的数字化设备。然而,俄罗斯在这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制裁困境,西方国家的制裁使得俄罗斯无法从外部获取精密工具、发动机、发电系统等关键部件。即使试图通过第三方国家或国产替代,也往往无法满足需求,因为这些替代品中依然包含了西方技术的成分。
此外,航母维修所需的资金也是一大问题。维修航母需要巨额资金,美国的核动力航母RCOH项目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。仅“库兹涅佐夫”号2019年一次火灾的损失就达到了5亿卢布(约合647.5万美元)。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,俄罗斯的国防预算逐渐向陆战倾斜,航母这样的“烧钱”项目优先级明显下降,进一步加剧了修复的困难。
俄罗斯海军的未来:非对称优势?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退役,无疑会对俄罗斯海军的战略产生深远影响。航母长期以来被视为大国的象征,曾是俄罗斯展现其全球投射能力的标志之一。回顾苏联时期,其海军曾遍布全球,拥有31个外国海军基地的使用权,堪称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海军抗衡的强大海军。然而,随着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退役,俄罗斯的海军形象也受到了巨大冲击,尤其是与美国、中国等航母大国的对比下,俄罗斯显得愈加落寞。
面对航母困境,一些俄罗斯专家提出了“航母无用论”,认为在现代战争中,航母面对无人机和反舰导弹等新型威胁已显得脆弱不堪。以美国和胡塞武装的对抗为例,航母在这种高技术对抗中的脆弱性愈加明显。因此,俄罗斯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转向追求非对称优势,例如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作战系统,以应对现代战争中的复杂挑战。
结语:历史的见证与未来的抉择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命运多舛,从其诞生到最终的退役,充满了悲情色彩。这不仅反映了俄罗斯海军面临的艰难困境,也暴露了其工业和经济体系的深层次问题。航母的退役,或许标志着俄罗斯海军历史的终结,但也可能是其未来战略调整的起点。然而,这条新路注定充满挑战,而其成败,将直接影响到全球军事格局的走向。
回顾历史,1993年,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曾感慨:“‘瓦良格’号不可能再完工了……”当时大家问他:“为了将舰完工,工厂究竟需要什么?”马卡洛夫的回答让人深思:“苏联、党中央、国家计划委员会、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、600个相关专业、8000家配套厂家,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。”他继续说:“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,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